常州:扶创业带就业,让残疾人走上幸福路
记者日前从常州经开区残联获悉,当地着力推进残疾人就业、康复、教育、文体等服务体系建设,构建高品质残疾人服务保障新格局,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生活更幸福。3年来,1268名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路,5432名持证残疾人纳入意外伤害险保障范围,8个“残疾人之家”筑起温暖港湾,86个村(社区)残协挂牌成立,残联工作硕果累累。
拓宽渠道,“花式”助残就业
助残就业,是解决残疾人生存发展、帮助残疾人实现价值的重要突破口。截至目前,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达61.01%,已连续3年实现正增长。
研磨、压粉、萃取、拉花,袅袅升起的咖啡香味愈发浓郁。近日,一家特殊的“无声咖啡店”搬进了常州宋剑湖科技产业园。
店主汤晔是一位听障人士,他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。“得知我的创业想法后,常州经开区残联工作人员专程带着手语老师,向我详细介绍了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政策。”汤晔通过打字告诉记者,自己的“无声咖啡店”享受店面免租一年的扶持。
“三年来我们累计发放自主创业扶助资金和场地租金补贴15.5万元,成功扶助6名残疾人创业。”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局残疾人服务保障科科长蒋娴介绍,随着“无声蛋糕店”“无声咖啡店”逐渐“出圈”,常经开的残疾人闯出了创业致富的新路子。
一边是扶持自主创业,一边是对接帮扶就业。去年,依托遥观镇残联工作人员的就业帮扶“一对一”链式服务,患有肢体三级残疾的王刚,成为了江苏安普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车间工人,找到了满意的工作。
常州经开区社保局副局长、残联副理事长秦波透露,今年全区已摸排到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30人,通过区、镇两级残联“点对点”精准帮扶,现已帮助2名残疾人在企业就业,6人实现辅助性就业。
技能培训助力残疾人“尝鲜”新职业。5月,中淘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获评“常州市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”,将打造残疾人主播人才输出基地,让残疾人搭上“电商快车”。
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,组织网络助残直聘、开发残疾人公益岗位……在常州经开区,残疾人的就业之路正越走越宽。
康教融合,残障人士遇“春天”
走进戚墅堰街道“康乐星工坊”,老师于莹正手把手教残障学生们制作手撕画。“学生们的手工艺品将统一在活动集市上售卖,售卖所得作为学员的收入,这是帮助他们走出家门、融入社会的钥匙。”“康乐星工坊”项目负责人曹洁介绍。
这些年,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春风吹向了残疾儿童:戚墅堰实验小学接纳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就读,分派教师定期“送教上门”;常州经开区星悦儿童康复成长中心建成残疾儿童“特教办学点”;区残联定期发放残疾学生助学补贴……
特教公平,康养质优。4月,常州经开区启动居家托养服务项目,与民政居家养老监管平台共创共建,探索打造残疾人“寄宿托养、日间照料、居家服务”融合托养服务体系,解决了残疾人照护难题。
不仅为残疾人居家托养“量体裁衣”,常州经开区残联还创新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补贴预拨机制。“今年初,我们将每个精神病患者上一年度住院补贴总费用的30%预拨给指定医院,解决了原先患者先自费再报销的经济问题。”蒋娴介绍。
5月,在常州经开区第三十三次“全国助残日”主题活动现场,江苏江南实业集团、中淘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评常州经开区助残爱心企业。
在横林镇馨槐家园服务中心,常州市首个“残疾人之家”图书流动服务点成立,满架图书将惠及更多残疾人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;在丁堰街道丁香“残疾人之家”,“公益花坊”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,多名不便出门的残疾人找到了居家就业岗位;在遥观镇德邻“残疾人之家”,退役伤残军人蒋明峰为20余名残疾人建起一个“家”,提供就业、康复、娱乐等照料服务,演绎爱的循环。
近年来,常州经开区残联做强“同心”助残联盟,开展100余场“同心同行描绘美好经开”助残系列活动,推进助残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残疾人“微心愿”活动,“同心”助残的社会力量正日渐壮大。
来源:江苏残联 2023-06-06